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常用的報告基因及報告基因工具鼠的構建方法介紹

常用的報告基因及報告基因工具鼠的構建方法介紹

瀏覽次數:667 發(fā)布日期:2023-11-2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前言
在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精準定位想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細胞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報告基因工具鼠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然而,面對種類如此繁多的報告基因工具鼠,“科研汪”們早已眼花繚亂,選擇困難癥都犯了...別怕,小編今天就來為您答疑解惑啦!希望能幫您找到合適的“小幫手”,順利開啟科研之路!

什么是報告基因工具鼠?

報告基因工具鼠,顧名思義就是攜帶報告基因(reporter gene)的小鼠模型,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手段,將報告基因整合到小鼠的基因組中構建而成。當報告基因表達時,我們可以借助實驗儀器觀察到其在組織或細胞水平的表達情況,從而實現在體內進行基因表達監(jiān)測、細胞標記和譜系示蹤等研究。

報告基因工具鼠在許多研究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發(fā)育生物學研究中,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報告基因工具鼠來觀察特定基因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表達模式,從而揭示胚胎發(fā)育的機制。在神經科學領域,報告基因工具鼠可以幫助科學家研究神經元的發(fā)育和連接,揭示大腦功能和神經系統疾病的機制。在免疫學研究中,報告基因工具鼠可以用來研究免疫細胞的分化和活化過程,探索免疫應答的調控機制。
 

圖1. 報告基因工具鼠的部分應用場景[1].png
圖1. 報告基因工具鼠的部分應用場景[1]


體內研究常用的報告基因有哪些?
報告基因是那些能編碼某種易于檢測蛋白質或酶的基因,通過它的表達產物便捷、可靠、靈敏的來標定目的基因的表達調控。體內研究常用的報告基因包括β-半乳糖苷酶、熒光蛋白、熒光素酶等。
 

β-半乳糖苷酶

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由大腸埃希菌LacZ基因編碼,是一種由四個四聚體組成的酶,每個四聚體的分子量為465kDa,可將無色化合物X-gal切割成半乳糖和深藍色物質:5-溴-4-靛藍。β-ga1常用于整體胚胎或組織切片的基因表達研究,因為利用β-gal進行胚胎的全身染色,可以充分了解某一基因在體內的表達譜全貌。
 

圖2. 利用lacZ檢測Lgr5基因的表達情況[6].png
圖2. 利用lacZ檢測Lgr5基因的表達情況[6]
 

熒光蛋白

熒光蛋白家族(fluorescent protein family)是從水螅蟲綱和珊瑚類動物中發(fā)現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3)×104的同源蛋白,包括綠色、紅色、黃色和青色熒光蛋白等,其中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應用最多的熒光蛋白。

熒光蛋白的發(fā)光原理在于其發(fā)色基團經一定波長的光(激發(fā)光)照射后被激活,并將能量以光能形式釋放,這時我們就能在熒光顯微鏡下看到日思夜想的熒光色啦!熒光蛋白常用于研究目的基因表達,蛋白質運輸以及各種細胞內動態(tài)的生物化學信號通路等。

 

圖3. 利用熒光蛋白研究心臟發(fā)育或再生機制[7].png
圖3. 利用熒光蛋白研究心臟發(fā)育或再生機制[7]
 

熒光素酶

熒光素酶(luciferase)是生物體內催化不同底物(如熒光素、腔腸素等)發(fā)射出熒光或催化脂肪醛氧化發(fā)光的一類酶的總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螢火蟲熒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Fluc)和海腎熒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Rluc)。

螢光素酶可以催化自身底物氧化,在氧化過程中,一部分能量以光子形式被釋放,從而發(fā)出生物熒光。只有活細胞內才會產生發(fā)光現象,且光的強度與標記細胞的數目成正比。因此,熒光素酶自發(fā)光的活體成像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醫(yī)學研究及藥物開發(fā)等領域。

 

圖4. 活體成像示蹤Il1a細胞因子的表達。.png
圖4. 活體成像示蹤Il1a細胞因子的表達。

 

不同類型報告基因具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見表1)。在實際運用中,須結合研究的目的、信號檢測的時間性與空間性、首選的檢測方法、組織與細胞的類別等選擇適合的報告基因系統。

表1.體內研究常用報告基因的優(yōu)缺點

表1.jpg


如何將報告基因整合到小鼠基因組中?
一般而言,將外源基因引入小鼠基因組的方法有兩種:轉基因和基因敲入。

1.轉基因

(1) 隨機轉基因
將含有報告基因的外源DNA片段克隆至PiggyBac(PB)轉座子質粒中,與轉座酶一起注射到小鼠受精卵中。在轉座酶作用下,外源DNA片段將會被整合到基因組上的TTAA位點處,從而獲得表達報告基因的小鼠。
 

圖5. PB轉座子系統.png
圖5. PB轉座子系統
 

雖然利用PB轉座子系統將外源基因敲入在轉座酶識別位點,可以提高轉基因的表達陽性率,但依然避免不了隨機轉基因隨機整合的缺點。難道就沒有一種既能明確而準確地插入外源基因又能保證表達的方法嗎?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定點轉基因。

(2) 定點轉基因

定點轉基因的關鍵就在于“定點”,Rosa26位點是目前最為常用的定點整合位點之一,將攜帶報告基因的DNA序列插入到小鼠的Rosa26位點上,可以保證報告基因在小鼠體內穩(wěn)定表達。

在組成型表達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借助重組酶系統構建條件性表達報告基因的小鼠模型。以Cre/loxP系統為例,首先在啟動子和報告基因之間插入轉錄終止盒(lox-stop-lox)構建Flox鼠,同時構建特異性Cre鼠(由特定啟動子驅動,可在特定細胞或組織表達Cre重組酶)。將上述兩種小鼠交配后,子代中可以獲得既帶有Cre又帶有Flox基因的小鼠,在表達Cre重組酶的細胞或組織中,終止盒被Cre重組酶切除,因此僅在這些細胞或組織中才會表達報告基因
 

圖6. 條件性表達報告基因小鼠的構建示意圖[8].png
圖6. 條件性表達報告基因小鼠的構建示意圖[8]


2.基因敲入
與轉基因不同,基因敲入是在小鼠內源基因的特定位點插入報告基因,可以更好地研究該基因的功能和調控機制。想要將外源報告基因敲入小鼠的內源基因,有以下三種方式:

 

圖7. 基因敲入方式構建報告基因工具鼠策略圖。.png
圖7. 基因敲入方式構建報告基因工具鼠策略圖。


融合表達
將報告基因敲入到小鼠內源基因的5'端或3'端,與內源基因融合表達。


共表達
共表達的構建方式是將報告基因通過2A(自剪切多肽)或IRES(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序列)元件敲入到小鼠內源基因的3'端。

取代表達
取代表達的構建方式則是用報告基因取代小鼠本身的基因,使敲除和敲入同時發(fā)生。

想必大家在選用共表達時,還會糾結IRES和2A元件要怎么選擇。小編對IRES和2A元件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簡要總結,供大家參考~

 IRES
優(yōu)點:IRES上下游的兩個蛋白可以同時表達,并且翻譯出的兩個蛋白是完全獨立的。
缺點:IRES的序列較長(約600bp),其應用常受到載體容量的限制。此外,IRES前后兩個蛋白無法實現等量表達。通常情況下,下游蛋白的表達量僅為上游蛋白的10%~50%。

2  2A
優(yōu)點:2A肽長度小且剪切效率極高,能夠實現多蛋白的等量表達。
缺點:上游蛋白會多出20余個氨基酸的多肽尾巴,下游蛋白會在N端多出一個脯氨酸。這種額外增加的2A肽結構可能會對目的蛋白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

圖8. 連接元件IRES和2A的作用原理[9].png
圖8. 連接元件IRES和2A的作用原理[9]

由于IRES和2A肽都有著各自的優(yōu)缺點,建議參考目的蛋白的相關文獻報道,或依照經驗進行構建。

Reference:

[1] Kasatkina LA, Verkhusha VV. Transgenic mice encoding modern imaging prob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Cell Rep. 2022;39(8):110845. doi:10.1016/j.celrep.2022.110845

[2] Li S, Chen LX, Peng XH, et al. Overview of the reporter genes and reporter mouse models. Animal Model Exp Med. 2018;1(1):29-35. Published 2018 Apr 19. doi:10.1002/ame2.12008

[3] Abe T, Fujimori T. Reporter mouse lines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 Dev Growth Differ. 2013;55(4):390-405. doi:10.1111/dgd.12062

[4] Spergel DJ, Krüth U, Shimshek DR, Sprengel R, Seeburg PH. Using reporter genes to label selected neuronal populations in transgenic mice for gene promoter,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udies. Prog Neurobiol. 2001;63(6):673-686. doi:10.1016/s0301-0082(00)00038-1

[5] 張禾璇,單可人,官志忠.報告基因研究及其應用進展[J].國際遺傳學雜志, 2013, 36(1):7.DOI:10.3760/cma.j.issn.1673-4386.2013.01.002.

[6] Barker N, van Es JH, Kuipers 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tem cells in small intestine and colon by marker gene Lgr5. Nature. 2007;449(7165):1003-1007. doi:10.1038/nature06196

[7] Li Y, Lv Z, He L, et al. Genetic Tracing Identifies Early Segregation of the Cardiomyocyte and Nonmyocyte Lineages. Circ Res. 2019;125(3):343-355. doi:10.1161/CIRCRESAHA.119.315280

[8] Cazemier JL, Clascá F, Tiesinga PH. Connectomic Analysis of Brain Networks: Novel Techniq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ront Neuroanat. 2016;10:110. Published 2016 Nov 9. doi:10.3389/fnana.2016.00110

[9] Gurumurthy CB, Saunders TL, Ohtsuka M. Designing and generating a mouse model: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J Biomed Res. 2021;35(2):76-90. doi:10.7555/JBR.35.2020019

來源: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400-728-0660
E-mail:tech@modelorg.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4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