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變質,低溫樣品通常儲存在溫度約為-170°C的液氮或其氣相中。在運輸過程中,一些科學家將這些樣本放在干冰上。然而,研究表明,將低溫樣品放在干冰上比暴露在室溫下更快地升溫。
罪魁禍首:對流和傳導。
基于真核細胞的治療劑等低溫樣品需要在低于水玻璃化轉變相閾值(Tg-H2O,約-135°C)的溫度下儲存。在這些條件下儲存可避免生物活性,并最大限度地減少解凍后細胞活力的損失。
解釋在于兩種物理現(xiàn)象:對流和傳導。
首先:干冰的二氧化碳升華產(chǎn)生了一個對流增強的微環(huán)境,即分子在氣體等流體中的定向運動。就像在對流烤箱中一樣,這種效果可以增加熱量傳遞到放置在這種環(huán)境中的任何物質。結果是低溫樣品加速升溫至干冰溫度(-78°C)。這種升溫是實質性的,因為干冰比這些樣本的LN2蒸汽儲存環(huán)境高約90°C。
其次:低溫管壁與干冰的直接接觸通過分子與低溫樣品管的直接碰撞增強了傳導熱傳遞。5因此,試圖通過在短時間內將低溫材料放入干冰中來保護其低溫材料不受熱的研究人員實現(xiàn)了完全相反的結果:更快地升溫到Tg-H2O以上的溫度。
如何避免這種變暖事件?
易于理解的切勿將低溫樣品放入溫度高于-135°C的環(huán)境中。幸運的是,存在能夠在這些溫度下運輸?shù)蜏貥悠返慕鉀Q方案。
Azenta Life Sciences提供經(jīng)濟高效的CryoPod™載體,這是一種便攜式LN2蒸汽基輕質設備,可在-150°C或更低溫度下可靠地保存樣本四個多小時。有了這個裝置,科學家們可以有效地避免寶貴的低溫樣品在處理或運輸過程中的熱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