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非損傷微測技術與膜片鉗技術的主要區(qū)別

非損傷微測技術與膜片鉗技術的主要區(qū)別

瀏覽次數:8475 發(fā)布日期:2010-2-2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1976年膜片鉗技術的誕生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兩位德國科學家因應用膜片鉗技術進行離子通道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而榮獲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膜片鉗技術對離子通道開閉情況的研究,成為連接生物分子和生物功能研究的重要橋梁,催生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
 
    但隨著膜片鉗技術的廣泛應用,其許多內在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首先,膜片鉗技術測量需要通過微電極吸附細胞膜這一過程來實現,操作難度極大,需要實驗人員經過長時間訓練,而且也嚴重限制了膜片鉗技術檢測樣品的范圍,基本只能用于對生物細胞進行測量。
 
    膜片鉗對離子通道的研究具有其他技術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膜片鉗技術記錄的是電流,對于研究離子跨膜轉運,僅僅記錄電流有可能造成信息的缺失。研究發(fā)現,離子的跨膜轉運除離子通道(Ion Channel)外,還有離子載體(Transporter)這一模式,單純研究離子通道并不能反映離子轉運的全部信息。一方面,離子通過載體實現的轉運過程往往比較緩慢,產生的電流非常微弱,膜片鉗技術記錄很困難;更重要的,如果離子“一進一出”或“一陰一陽”進行轉運,會造成總體電中性,不產生電流,也就無法被膜片鉗技術所記錄。同時,對于中性分子的轉運過程,膜片鉗技術也無能為力。
 
    除此之外,通過膜片鉗技術對離子通道開閉的研究來表征生物功能過程對于許多領域而言太過間接、膜片鉗實驗的吸膜過程對細胞的嚴重損傷可能嚴重影響被測數據的真實性等問題都成為詬病膜片鉗技術的焦點。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對生物功能與生理機制的研究逐步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主流,廣大科技工作者迫切需要一種更加全面、直接和方便的離子分子信息表征技術。
 
    1990年,在美國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實驗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MBL),非損傷微測技術應運而生。非損傷微測技術采用離子/分子選擇性微電極(此微電極為非損傷微測技術專用,不同于膜片鉗或其他技術使用的微電極)接近樣品而非接觸或非侵入的方式進行測量,獲得進出樣品表面的離子分子濃度、流動速率和流動方向的數值。由于其特有的非損傷性測量方式,非損傷微測技術被測樣品范圍非常廣泛,從生物整體、器官、組織、細胞層、單細胞直到細胞器都可以進行測量。
 
    非損傷微測技術所獲得的離子分子流動速率和流動方向信息,不僅反映了生物生理活動的動態(tài)過程,同時也是相對總體的信息,如細胞離子分子流動速率信息反映的是細胞膜上若干個離子通道和離子載體或若干個分子轉運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組織離子分子流動速率信息反映的是組織上若干個細胞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受離子分子轉運方式、轉運過程是否電中性因素的影響。這使得非損傷微測技術所獲得的離子分子流動信息成為表征生物功能與生理機制非常全面與直接的手段。
 
    非損傷微測技術的實驗操作主要是顯微操作,不涉及吸附細胞膜等復雜操作過程,非常方便快捷,實驗人員經簡單培訓后即可上手。此外非損傷微測技術還具有長時間、多電極、任意路徑測量等其他技術難以比擬的優(yōu)勢。
 
    非損傷微測技術的諸多優(yōu)勢和廣泛的適用性,使其自誕生以來便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全新視角和思路。諸多不同領域的學者應用非損傷微測技術開展研究工作,在《Nature》、《Nature Protocols》、《PNAS》、《Plant Cell》等著名雜志已發(fā)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百余篇。除生命科學領域外,非損傷微測技術也引起材料科學等其他學科科技工作者的興趣,在這些學科的研究中也取得豐碩成果。
 
    對研究興趣集中于離子通道的傳統生理學家,盡管膜片鉗技術是其主要研究工具,非損傷微測技術同樣可以使其研究更加深入和豐滿。如澳大利亞學者Shabala等2006年發(fā)表于《Plant Physiology》的研究論文,以擬南芥為材料,研究胞外Ca2+對NaCl誘導的K+流失的影響。作者用非損傷微測技術測量擬南芥根部和葉片的K+流,發(fā)現胞外Ca2+濃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抑制NaCl誘導的K+流失;對擬南芥根部原生質體進行膜片鉗測量,發(fā)現胞外Ca2+可以影響細胞膜上的K+通道的通透性。這些工作使本文的研究結果非常豐滿,從細胞到器官不同層次清晰闡述了植物相關生理機制。
 
    文獻下載:
來源: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010-82622628;010-62656315;010-62523549
E-mail:china@youngerusa.cn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4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